7月8日-11日,由校青马班与校学生会10名成员共同组建的“海漾希望”实践队在梅琳、冯毅两位老师带领下,深入浦城农林业一线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以乡村实践课堂铸炼吃苦精神,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与调研中锤炼意志、增长本领;以美育实践课堂点亮美丽心灵,通过艺术创作与互动体验滋养乡村孩童的精神世界;以海洋文化课堂助力梦想启航,用生动有趣的科普传播海洋知识。实践队既以自身方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也积极探寻非遗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浦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期间,浦城团县委与校团委签署校地共建协议,并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此举旨在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优势,在人才培育、文化赓续、产业奋进、红色铸魂、社会服务等多元领域深化合作,搭建青年实践平台,赋能浦城发展,达成校地优势互融、资源共通、协同共进的共赢愿景。
7月9日,实践队走进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实地探访科技特派员如何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深入探究“稻-再-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筑牢“福建粮仓”根基汲取实践经验。在富岭镇稻+产业展示馆,队员们系统学习当地规模化、科学化种粮历程,重点考察“浦城大米”种植示范区和稻鱼共生模式的建设成果。
在管厝乡“四下基层”实践基地,队员们接受作风教育后,深入田间帮助农户采摘蔬菜。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艰辛,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锻炼了实践能力。
7月10日,实践队来到范迪安美术馆。这座依山而建的场馆,是南朝江淹“梦笔生花”典故发源地。多样的油画作品与生动的讲解,让队员们领略艺术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活力。在承载浦城四千年历史的县博物馆,通过裸眼3D、交互触控等现代技术,让队员们身临其境地触摸到浦城4000年的文明长卷,沉浸式感受从猫耳山商代窑群到管九土墩墓群等考古发现,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变迁。
实践队发挥海洋院校特色,在管厝学校将嘉庚精神与海洋科普深度融合,通过再现陈嘉庚先生支持航海事业、关注海洋发展的往事,阐释嘉庚精神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时代意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未知的火种;并结合航海知识竞赛、海洋主题绘画、船模拼接等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蓝色世界,亲手拼出小小的航海梦想,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大海的辽阔与神奇,体会海洋强国的深厚魅力。
此次实践,“海漾希望”实践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产业调研、田间劳作、文化探访、美育科普等形式,服务地方发展,锤炼自身本领。未来,队员们将持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实践,以更务实的举措服务乡村,在海洋文化传播中传递向上力量,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网站备案:闽ICP备05012398号 Copyright © 2008-2009 WWW.XMO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