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快讯

2025暑期“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海防精神——“海韵红笺”实践队赴大嶝岛探寻双沪女炮班的“钢铁玫瑰”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韵红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踏上大嶝岛这片承载深厚红色底蕴的热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在双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支持协助下,实践队通过走访慰问、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启了追寻“双沪女炮班”历史足迹的庄严旅程,聆听那段烽火岁月中巾帼英雄的动人故事。

实践队出发前合照


木椅上的时光回溯:聆听历史的铁骨柔情

实践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曾亲历金门炮战的两位英雄——许含笑和许秀乖奶奶。围坐在木椅上,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许含笑奶奶回忆道:“那年我才十六岁,哪见过真枪实弹?”炮战初期,她和姐妹们只是为阵地送水、洗衣,但看到战士们扛炮弹的身影,她们毅然决定学习操炮。短短四天半,这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姑娘便熟练掌握了炮手技能,义无反顾地站上了炮位。

实践队聆听奶奶聊过去的故事


许秀乖奶奶指着左耳,轻声说道:“现在这里总像塞着棉花。”炮声震耳欲聋,她的耳朵曾多次流血,但警报一响,她和姐妹们仍会毫不犹豫地冲向炮位。“怕吗?”面对队员的提问,她坦然点头,随即挺直脊背:“怕啊,可阵地是祖国的门,我们得把它守住。”庭院寂静,唯有老人的话语滚烫。年轻的队员们神情肃穆,仿佛穿越时空,看见硝烟中那些模糊却无比清晰的身影——汗水浸透军装,炮火映亮脸庞,柔弱身躯迸发出撼动山河的力量。这一刻,“巾帼不让须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眼前鲜活的生命史诗。


战地园中的无声课堂:与斑驳历史的对话

实践队来到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锈迹斑斑的炮管、布满弹孔的碉堡、复原的战壕工事,每一处痕迹都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激烈战斗。在“双沪女炮班”专题展区,黑白照片定格了她们青春无畏的模样:扛炮弹飞奔的身影、瞭望塔上警惕的目光、稚嫩却坚毅的脸庞。

85英雄加农炮


队员们观看了女炮兵事迹纪录片,老胶片画面中,十六七岁的姑娘们在硝烟中擦炮膛、扛炮弹的身影与老兵们的讲述交织,让队员们深受震撼。她们从洗衣送水到成为战场主力,在“怕”与“守”之间选择了守护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实践队观看炮兵专区


海风不息,炮魂长鸣:精神的接力与传承

调研虽已结束,但队员们心中的感动与震撼却久久未平。双沪女炮班的故事,是战火淬炼的赤胆忠心,是青春无悔的极致奉献,更是深深刻印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基因。“海韵红笺”实践队不仅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带着历史体温的故事,更将其视为接过先辈精神火炬的使命。队员们表示,他们将努力让更多人听见这穿越时空的炮声,读懂烽火硝烟中的巾帼担当。这份坚韧与忠诚,必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在各自的“战场”上,续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仍在继续,英雄的故事,永远值得被铭记和传唱。

实践队与英雄合影





网站备案:闽ICP备05012398号 Copyright © 2008-2009 WWW.XMO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