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在唐筱芳、周法法老师的带领下,“山海青潮”实践队奔赴三明将乐县,以“深蓝之心”浇灌山区童梦,以“专业之能”把脉乡村发展,以“红色之魂”砥砺青春信仰,以“生态之笔”续写两山篇章。四天三夜的立体化实践,铺展出一幅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壮美画卷。
篇章一:深蓝课堂进山区 海洋火种燃童梦
7月7日上午,“山海青潮”实践队走进将乐县委党校,为县总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的30名山区儿童带去一场别开生面的“深蓝课堂”。队员们化身海洋知识的“破壁者”与梦想的“引航者”,将浩瀚海洋的奥秘与壮阔历史娓娓道来:从神秘瑰丽的深海生物图鉴,到承载爱国奉献的嘉庚精神,再到彰显民族航海精神的“厦门号”远航故事,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述,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认知蔚蓝世界的大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亲手制作竹船模型,小小的竹片在指尖翻飞,逐渐化作承载探索渴望的“梦想之舟”。这一刻,抽象的知识化为具象的创造,对远方的憧憬在童心中悄然生根。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火种”播撒——当海院的青年学子将深蓝基因注入山区课堂,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公平与知识普惠的时代担当,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探索未知、逐梦深蓝的星星之火,为乡村振兴的未来埋下了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
实践队为孩子们普及海洋知识
孩子们制作竹船模型
实践队与孩子们合影
篇章二:乡土深处问振兴 青春智库破难题
7月7日至8日,“山海青潮”实践队深入将乐县大源乡,以知识化解产业痛点,用专业把脉乡村症结。7日下午,在东岭村温豪有机肥厂,队员们聆听企业负责人讲述企业设立初衷:直面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导致土地退化、食品安全隐患的现实,同时有效解决周边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难题。企业以先进工艺将污染源转化为高品质有机肥,其生态绿色循环模式曾获省、市、县三级领导肯定,产品主要覆盖周边果蔬基地。然而,传统销路的局限与区域需求的饱和导致产品滞销。这一现实痛点,瞬间点燃了商科学子的专业敏锐:“改用小包装,打通沿海市场!”——这声破局宣言,也为后续深化校地合作、精准智力帮扶找到了契合点;在长甲村300亩芙蓉李基地,面对村支书“做农业需要情怀”的感慨,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旱情与价格波动对有机种植的双重打击。即便挂果千斤,果农依然难抵风险。大家逐渐意识到:情怀之外,现代农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系统的市场策略,这也成为商科学子思考如何发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突围的新课题;转赴拥有700年历史的肖坊古村落,队员们穿行于红军医院旧址与太极布局的街巷,在惊叹“全国深呼吸百佳”生态底蕴的同时,更痛心于客流稀少与老龄化加剧的发展瓶颈。直播团队当即架设设备,以抖音实景直播将古建风貌与红色故事推向云端,为乡村文旅引流按下“加速键”。
实践队参观温豪有机肥厂
实践队在温豪有机肥厂合影
芙蓉李基地1
芙蓉李基地2
实践队成员参观肖坊村
8日上午,在肖坊村村委会,乡政府召集村镇干部与师生代表围坐长桌,共谋大源乡产业发展路径:烟叶金浪翻涌、稻种孕育希望、生态种养探路、文旅资源赋能。当话题转向振兴瓶颈,数据如重锤击心——全乡仅存1所小学,青壮年外出超80%,白发群体坚守92%耕地,一场旱灾可能让收成归零。面对这幅“空心化乡村解剖图”,乡干部发出双重呼声:渴望破解“靠天吃饭”的宿命,期盼青年创客缓解“后继乏人”的困境。实践队员笔尖急速滑动,认真记录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返乡创业孵化器”等关键词——这场带着“泥土味”的对话,正是青年读懂中国乡村的必修课,更在血脉中烙下“把论文写进田野”的使命钢印。
座谈会
实践队在肖坊村村委会合影
篇章三:校地合作筑新路 红色沃土育新人
7月8日下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签约仪式在大源乡人民政府会议室举行。在山海两地人的见证下,为这片红色热土镌刻下育人兴乡的新坐标。此次合作不仅是校地融合的有益探索,更在方寸会议桌上绘就一幅“人才引流—实践育人—乡村赋能”的立体蓝图。未来,这里将成为海院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实战课堂:电商专业将深入有机肥厂,破解农产品滞销困境;营销团队将为“芙蓉李”注入品牌溢价,打响区域特色;文旅策划组则将以数字技术唤醒古村资源,打造融合发展新引擎。而更深远的使命,则在于回应乡村“青黄不接”的时代课题:基地将如同一条源源不断的人才长河,年复一年吸引青年学子走进闽西北的青山绿水,在红军桥畔感悟为民初心,在烟田稻浪中锤炼兴农本领,让“引智下乡”与“育人兴乡”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加速交汇,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青春强音。
实践队与大源乡政府签约仪式1
篇章四:绿水青山悟真谛 青春誓约向未来
7月9日清晨,“山海青潮”实践队奔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指导的将乐县常口村,在“中国碳票第一村”的蝶变传奇中体悟生态文明的真谛。队员们徜徉于森林覆盖率92%的翡翠山廊,金溪河倒映出从“三无村庄”到“生态标杆”的绿色奇迹;在村民邱彩立大姐家中,那碗为总书记亲手擂制的擂茶,时隔二十七年依旧醇香未改,舌尖的清甜仿佛化作“绿水青山就是无价之宝”的生动注解。走进三明市生态文明实践主题展馆,一张张碳票生动讲述着生态资源如何转化为资产的探索路径。队员们轻触首张林业碳汇交易凭证,读懂了“空气也能卖钱”背后的中国式智慧——当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护绿本身便是最深刻、最长远的致富之道。临别之际,全体队员面向镌刻有“两山理论”的石碑庄严宣誓:“以青春护碧水,以专业助兴农!”这声铿锵有力的誓言,穿越竹海松涛,化作新时代青年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承诺。
实践队参观常口村
实践队参观三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题展馆
山海绿意起回响 青潮智涌正澎湃
国际商贸学院“山海青潮”实践队的将乐征程,是一次从蔚蓝向青绿的使命奔赴,也是一次从课堂到田野的能力淬炼,更是一次从求知到建功的价值蜕变。实践队以山海为卷,以汗水为墨,将青春誓言书写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
四天征程,三重跨越——从“海洋使者”到“乡土参谋”,再到“生态卫士”,山海青潮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用专业回应时代发展的深切呼唤。当高校的智慧深度嵌入乡村肌理,当青春热血持续浇灌生态文明,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为闽西北大地注入生生不息的青年力量。
网站备案:闽ICP备05012398号 Copyright © 2008-2009 WWW.XMO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