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墨韵寻本”实践队在林能兴、彭志勇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南平市建阳区,把“一座建阳城,半部宋代史”的厚重底蕴化作行走的“历史田野”与“时代现场”,以朱子“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魂,依托“文化素养+时代担当+价值引领”的思政实践模式,沉浸式解码建本建盏千年技艺,对话匠心传承的非遗匠人,用青春脚步丈量文明厚度,以青年担当镌刻时代匠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考亭书院溯文源 朱子遗风润心田
实践的首站,踏入历史悠久的建阳考亭书院。这里不仅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讲学与著述的圣地,更是朱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漫步于书院古朴的庭院中,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窗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智慧。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建盏与建本的历史渊源。建盏,作为宋代茶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青黑釉色与玉毫纹路,不仅展现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建本,作为古代雕版印刷的杰出代表,以其精美的版画与丰富的藏书内容,被誉为“图书之府”的骄傲。
更令人动容的是,实践队在书院中深刻感悟到朱子文化的精髓。朱熹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不仅是对学问的追求,更是对人生境界的升华。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朱熹先生谆谆教诲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对道德的坚守。这份历史的熏陶与文化的浸润,让每一位实践队员都心生敬畏,倍感责任重大。
版间镌文脉 匠心传千古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位于南平市建阳区千荷堂建本建盏文化研学基地(福文化示范实践基地),墨香与古意交融,与“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夏仔勇面对面研学,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并受到建阳电视台专访报道。
“麻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纸如雪茧出玉盘,字如秋雁点秋云。”建阳雕版印刷技艺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特殊地位。其主要工序包括写样、校正、上样、刻板、印刷和装帧。在工艺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积极参与建本雕版的雕刻。
罗白玉同学在体验过制作过程后感慨道:“在‘敲板块’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逐渐静下来,杂念全无,只想将这个字刻完。一整套印刷流程下来,深感不易。”透过建本的扉页,仿佛可以看见中国书匠的技艺与风范,听见文人墨客的清歌与雅言,触摸中华文脉传播与传承的密码。
盏中观宋韵 匠心铸辉煌
建盏,作为宋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工艺独特、釉色奇幻而享誉中外。师生们走进建盏工坊,近距离观赏建盏的制作过程,从选土到拉坯再到焙烧,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师傅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尝试拉坯、修坯、入窑、出窑等技艺与工序,深刻体会到建盏工艺的博大精深。建盏不仅是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底蕴,更是匠人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打磨技艺、从零到一的坚韧与执着,是永不言败的意志体现。
“穿越”回大宋 点茶显意趣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下一站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春盏建窑文化博物馆,换上汉服梦回大宋,在宋代点茶技艺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体验“点茶”技艺,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叶萍老师亲手示范,耐心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与精髓,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厚重与细腻。“点茶不仅要手法,更需力气,击打出细腻泡沫,方能品味到茶的甘甜。”叶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爱。
袅袅茶香在茶室内弥漫开,师生身着汉服尽显宋风雅韵,先后完成温盏、投茶、注水、击拂等步骤,并用茶针于茶汤面上绘画写字。大家拿起茶具击拂茶汤,沉浸式体验宋代点茶文化的滋味与神韵。一汤一世界,一沫一乾坤。通过点茶,师生们不仅品尝到茶的精华,还在茶汤沫浡中欣赏到如诗如画的图案,盏内茶香氤氲,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的呼吸。
刀落枣木 盏中茶香 嘉庚精神映初心
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主动融入嘉庚精神,队员们亲手设计并制作含有嘉庚元素建筑、头像及“诚毅”校训的建本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表达对党的忠诚与对国家的热爱。
无论是建盏的拉坯流程,从揉泥到成型;还是建本的雕刻,一笔一划,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耐心与细致,正如嘉庚先生一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不仅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真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还感受到嘉庚先生“诚毅”校训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这种精神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延续,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弘扬。
点茶悟文脉,一茶现千帆。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实践队着宋服、执建盏,在福建省春盏建窑文化博物馆完成一次“点茶+海洋”主题创作,把千年宋韵与新时代“向海图强”战略紧密勾连。大家以茶膏为墨,茶针为笔,在雪白汤花中绘就“蓝色国土”。一盏茶汤,映见宋人风骨;一幅海图,擘画复兴航程。点茶技艺在新时代被赋予“向海图强”的蓝色内核,成为青年学子以非遗语言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的最佳注脚。
以数智扬古韵 科技传承新篇章
队员们依托学科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为非遗技艺插上了数字羽翼。其间开展直播活动,通过镜头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嘉庚精神与家国情怀深入人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拍摄视频、3D扫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盏及含有嘉庚元素的建本作品进行高精度建模与拍摄。
队员们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建本、建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与互动,通过3D扫描技术,对建盏和建本作品进行高精度建模,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到这些非遗作品的细节与美感。在为非遗技艺的传播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也让古老的技艺与爱国情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学们把课堂所学转化为传播非遗、服务社会的真本领,文化自信与专业能力在“第二课堂”实现双提升。
校地携手筑新巢 基地共建育英才
青砖黛瓦间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非遗技艺里流淌着历史的回响。“墨韵寻本”实践队助力非遗传承,在建阳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中探寻非遗的“本源”,彰显将个人成长融入文化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墨韵寻本”实践队与南平市建阳区千荷堂建本建盏文化研学基地(福文化示范实践基地)、福建省春盏建窑文化博物馆正式签订共建协议,并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实践基地将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孵化器”,青年学子的参与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学生也在实践锤炼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这场打破时空壁垒、用青春对话匠心的建阳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墨韵寻本”实践队将带着这份特殊的经历,把非遗普及到更多的年轻人中,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网站备案:闽ICP备05012398号 Copyright © 2008-2009 WWW.XMO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